中国网南阳9月11日电 1992年的夏天,河南省内乡县板场乡年仅17岁的女孩王巧娜接到了自己理想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这本应该是个愉快的夏天,然而,面对着贫寒的家庭,王巧娜悄悄卷起铺盖,离开群山绵延的家乡,混入南下的人流中,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打工妹。在那个走进校门就意味着端上“铁饭碗”的年代,花一般的少女,所有美好的理想都在贫困面前枯萎了。
这是一个命运多舛的故事。13年前,王巧娜的丈夫开出租时撞到电线杆上,车毁人亡,给王巧娜和两个未成年的女儿留下一堆债务撒手而去。2015年,精准扶贫开始了,王巧娜家全票通过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干部介绍王巧娜到竹园小学做饭,在扶贫政策的滋润下,一家人的生活逐渐有了起色。
2019年夏天,大女儿席亚菲考上了二本院校。捧着通知书,看着满怀憧憬的女儿,面对每年一万余元学费的巨大压力,这个可伶的母亲,感到自己的命运又将在女儿身上轮回,辗转难眠中,悲苦在脸上疯狂地滋生着皱纹。
幸运的是,女儿赶上了好时代。去年,为阻断贫困代际传承,板场乡党委、政府大力倡导募捐助学。党委书记李耀武亲自到王巧娜家走访,联系两家爱心企业签订长效帮扶协议,当年累计给她家资助2万余元。子女求学没有了后顾之忧,王巧娜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
2019年8月22日,板场乡召开捐资助学奖学表彰大会。这个距离县城70公里、人口不足1.2万的深山小乡,当年募集善款116万元,惠及416名贫困学子。
2020年8月8日,板场乡再次发出募捐通知书,党政领导带头捐款,辖区企业主、乡内外爱心人士纷纷响应,两周时间再次募捐117万余元,再次打响社会助学品牌。
据悉,板场乡近期将组织2020年度奖学助学大会,并将正式成立公益助学基金会,为所有贫困学子撑牢“保护伞”。“王巧娜们”的不幸永远成为历史了,“席亚菲们”的幸运正阔步迈向新时代。(徐浩 张德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