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郑州9月16日电 记者从河南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河南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系列新闻发布会之金融扶贫专场上获悉,河南省政府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拓展和实施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措施,探索实践精准扶贫企业贷款新途径,统筹利用银行、保险和资本市场等资源,不断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新闻发布会现场
加强组织领导
河南省级成立分管省领导为组长,河南省金融局、扶贫办、财政厅,人行、银保监局、5家责任银行等15个单位参加的省金融扶贫硬仗指挥部,各市、县和各金融机构成立相应组织,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协调推进机制,实行月会商、临时紧急调度,统筹推进全省金融扶贫工作。
制定金融扶贫总体规划,每年细化形成实施方案,明确重点工作,逐项分解责任。组织成员单位分片包干对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实行常态化调研指导,梳理摸排问题,实地协调解决。各市、县和各成员单位、各金融机构统筹采取召开现场会、制定专项政策、签订目标责任、倾斜金融资源等措施,促进各项金融扶贫政策落地落实落细。
创新实践金融扶贫“卢氏模式”
扶贫小额信贷是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定制的金融精准扶贫产品,其政策要点是“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2017年,为破解这项政策在河南省的落地难题,河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卢氏县开展扶贫小额信贷试点,构建了金融服务、信用评价、风险防控、产业支撑等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四大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金融扶贫卢氏模式,解决了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谁来落实、信用如何评价、风险如何防控、项目怎么选择等政策落地难题,为全省金融支持脱贫攻坚探索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党中央、国务院对我省探索的金融扶贫卢氏模式新路子给予肯定,国务院扶贫办专门在三门峡召开金融扶贫现场观摩会,向全国推广卢氏扶贫小额信贷做法。
截至今年8月底,卢氏模式已复制推广到整个河南省,总体上形成了覆盖全省农村地区的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网络;建档立卡贫困户风险评价所需信息的采集工作基本完成;风险补偿金已到位44.2亿元。扶贫小额信贷累计投放由2016年末的42.9亿元增加到今年8月底的554.6亿元,惠及贫困群众124.46万户。
积极推进精准扶贫企业贷款
有效发挥企业带贫作用,是助推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引导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以相对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2019年,河南省金融局会同省扶贫办探索建立了精准扶贫企业贷款新模式,并经省政府同意,联合制定了“精准扶贫企业贷款”实施方案,精准选择符合条件的带贫企业,通过“公司+贫困户”“公司+基地+贫困户”等方式,将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现代产业体系。
对承担精准扶贫企业贷款的主办银行,在扶贫再贷款额度的供应上予以保证,并积极推动政府和银行、担保机构共同分担贷款风险。对需要提供担保的带贫企业给予担保费用优惠。初步建立了支持企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的政策措施。截至8月末,全省累计投放精准扶贫企业贷款88.49亿元,带动12.99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
大力实施特惠支持
组织和动员各家金融机构在金融扶贫中要把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获得更加便捷、优惠的金融服务摆在突出位置,强化责任担当,用足用好各项扶贫政策,制定配套措施,发挥各自平台优势,在贷款规模、贷款利率、审批效率等方面给予特惠倾斜。
如农行开辟扶贫信贷审批“绿色通道”,贷款利率不超过基准利率;邮储银行提高扶贫工作考核权重,对扶贫贷款在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上实行五折计价,贷款投放不受规模限制,执行基准利率;农信联社建立5个工作日限时办结制度,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申贷年龄由一般贷款的60周岁放宽至67周岁。其他金融机构也都推出了一些相关扶贫特惠政策,为贫困群众提供便捷服务。
及时完善政策措施
针对疫情期间金融扶贫政策如何执行,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金融扶贫政策是否延续等问题,河南省金融局联合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及时研究制定了专项政策。一是要求各金融机构对2020年1月1日后,受疫情影响出现还款困难的贫困户、带贫企业,及时通过适当延长还款期限、无还本续贷、展期等方式给予支持;
二是明确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延续至2023年12月31日;
三是将边缘户纳入扶贫小额信贷支持对象一体推进,贷款申请条件、程序及支持政策等与建档立卡贫困户一致;
四是拓宽精准扶贫企业贷款主体,支持对企业实际控制人、合作社带头人发放扶贫项目经营性贷款,并将其纳入精准扶贫企业贷款鼓励范畴。(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