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2022年高考正式落下帷幕,就在高考的前夕,河南高等教育资源迎来了两则利好消息。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蓬受聘担任郑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锁江受聘担任河南大学校长。
关于省市等各级层面对于两所大学的希冀,自然是毋庸置疑。
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是省内两所“双一流”院校,更是集合全省之力打造的“双航母”。
但是对于2022年125万河南考生而言,他们更关心的是超过一本线多少分才能上这两所省内名校?
省内名校与省外高校的选择,到底哪个才更利于自己未来的发展,甚至于自己后代的发展?
当重新开启并选择人生的机会放在你的面前,你会作何选择?
2
“窝里卷”
毫不避讳地说,改变人生轨迹的岔口其实只有这几次而已。
出身:决定父母,决定出生在哪个城市,决定怎样的背景。
高考:出身无法决定,高考则是普通人逆袭的一条坦途。
结婚:是门当户对的强强联合?是居高临下的“扶贫式”婚姻?都在决定人生走向。
其实,除了以上三样之外,应该还有工作、努力、奋斗等,但是我绝口不提。
为什么?我一定不会告诉你:在天赋面前,努力显得微不足道。
但是对于河南考生而言,“努力”两个字看起来像是笑话一样。
“河南高考”这四个字,恐怖程度不逊于林正英的僵尸片。
据2020年数据统计,河南省应届高中毕业生人数是约69万人,而当年高考报名人数是115.8万人,这意味着当年河南高考复读生大约是46.75万人,占全年考生的约40%左右。
到了2021年,河南应届高中毕业生人数约72万人,而当年高考人数为125万人,也就意味着河南当年高考复读生约53.15万人,占全年考生约42%左右。
而刚刚结束的2022年高考人数,基本与2021年持平,均为125万人左右。
一方面,新增人口在逐渐减少;
另一方面,河南高考人数从2014年的72.4万,增长到2022年的约125万,增长了约52.6万人,增长率为72.65%。
河南考生很难不感慨一句: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不做河南人。
比起全网热议的《红楼梦》作文和难哭学霸的数学题,河南考生要的只有两个字:机会。
如果在机会面前加上一个定语,那就是:一个平等的机会。
而关于机会的答案,上峰已经给出了一个比较含糊,却又相当直接一个回答: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
就差说一句:卷,请在自己窝里卷。
2个月后,如果不幸没有被郑州大学或者河南大学青睐,那未来的几十年又该怎样规划?又该选择怎么样的城市?怎样的专业?以及怎样行业?
3
城市和专业的选择
城市和专业的选择。
佩奇根据自己的认知和理解,有几点不成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于选择城市。
选择去哪个城市上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当然也不是说出省之后,所有的选择都是好的。
我们选择城市需要有一个标准, 对于体制内的家庭,可以安排生活、就业、准备好房子的人而言,按照家庭安排的路子走,大概率不会出错。
但是对于大部分家庭给不了特别大的人生助力,还是需要自己闯荡的年轻人,应该去哪?
去上市公司多,新增信贷多,离钱更近的城市。
如果更简单理解,就是金融业更为发达的城市。
国家共同富裕的政策之下,有一个重要的逻辑:用增量市场分蛋糕,而不瓜分已经形成的存量市场。
什么意思?
未来市场上还会有很多超发的货币,就看你的城市、你的行业和你本人,有没有本事能接到这些政府撒下来的钱。
而每一次货币的增发,都是一次财富的洗劫,更是更早、拿到更多货币的人群,对更晚、拿到更少货币人群的财富洗劫。
每一次通胀都是最早拿到钱的人到市场上买货,这个时候东西还没涨起来,而晚收到钱的人,来到市场上之后,物价已经涨起来了,所以购买力并没有提升。
这也可以解释一个问题,富人用优质房产、股票、奢侈品、期权等率先接到新增的信贷;而等到市场上物价已经上涨之后,穷人再用接到的水去购买商品,自然更穷了。
所以,哪里是全国金融业相对发达的城市,就尽量到那里去,特别在学校量级可能差别不大的时候,这点非常重要。
比如,省内郑州的三本学校,洛阳的二本学校,郑州的三本学校>洛阳的二本学校。
比如,省外一线城市的211大学和西北内陆的985院校,一线城市211>西北内陆城市985。
再者就是关于专业的选择。
有一个基础的原则,本科的专业要距离钱远一些,研究生、博士的专业可以距离钱近一些。
还有一个原则就是如果家庭不是特别殷实,建议宁愿选择三本的理工科专业,也不要选择一本的文科专业,大学是学习技能的时期。
先说第一条选择,比如本科的时候,在经济、金融、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多种学科方面,可以选择他们的底层,也就是数学,本科基础打的足够厚,再向上的机会也就更大。
第二个原则也很明晰,与文科相比起来,理工科是正儿八经“学技能”的。
目前我国推进的“职业教育”,也是在摸索“德国模式”,培养一批有相当能力的技术工种,为工业强国做基础。
而与理工科相比起来,文科随时可以学,市场营销、新闻传播、马列主义等显得就很单薄。
大学生涯作为人生的底仓,上限可以不高,但是下限一定要稳。
专业技能才是正道,风花雪月类型的专业交给已经摆脱物质束缚的人吧。
4
笑对人生
行文至此,也就是简单说一些佩奇自己的理解和认知,能不能对你形成帮助,或者对真正刚刚高考完的00后们形成帮助,也只能言至于此。
百万考生冬熬三九,夏练三伏,在中原大地考着最高的分数,上着最难的大学。
高考后,不论最终选择了哪里,都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生活质量,又与房子紧紧绑定。
我何尝不知道郑州1万多的房子,比深圳6、7万的房子便宜好几倍,但是生活的痛击又告诉我:
如果不是没有选择,又有谁愿意背井离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