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特立,男,33岁,汉族,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开封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勤务保障大队大队长,2020年6月被共青团开封市委员会授予“开封市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2020年9月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坚守信念,始终初心不改
在从警的7年岁月中,董特立同志先后在派出所案件侦办大队、治安大队、巡特警支队及治安支队工作,身在的岗位在变,从警的初心从未改变,始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完成各项组织交办的任务。在从事刑警工作中,他先后参与侦破“2014.5.26开发区崔某明被绑架案”“2014.10.31开发区时某某被强奸案”等重大恶性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0余名。在侦办崔某明被绑架案件期间,他连续鏖战60多个小时,最终成功将两名持刀嫌疑人抓获并刑事拘留;在从事基层所队工作中,他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大局,强力打击违法阻工案件,辖区内阻工案事件由2015年初的日均2至5起,下降至年末的每月1至2起,他妥善处理日常接处警情,在处理的110报警中未发生一起不满意警情;作为一名特警作战训练大队民警,在日常巡逻、训练同时,承担着应急处突职责,2017年面对持刀肇事精神病人,他第一个冲锋在前,仅用10秒便成功制服肇事人员。2018年,在省厅组织的全国公安系统射击选拔赛中,他被评为全省优秀射击选手;从事治安工作中,他在推进“一标三实”基础数据期间,制定下发录入规范文件后,他每天在全市录入的500余万条数据中筛选,将问题数据精确到所队进行下发。他用3个月时间,带领社区民警正确梳理“街、路、巷”等标准地址信息10万余条,清理实有人口“僵尸数据”200余万条,确保全市“一标三实”数据质量整体提升。在推进基层基础工作期间,根据省厅考核内容,结合全市“一村(格)一警”大会部署要求,分门别类明确我市在“一村(格)一警”应用中存在短板。通过日统计、周通报、月讲评强力推进,确保2019年全市“一村(格)一警”智能平台应用绩效考评取得全省第2名的佳绩;参与考核选拔的“五星”警务室民警,取得2019年全省社区民警大比武全省第4名的佳绩;共有2个派出所分别被被公安部、省厅命名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勇挑重担,全力抗击疫情
新年的钟声还未敲响,面对汹涌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董特立同志在大年三十毅然辞别父母、妻儿,主动向组织请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自1月24日疫情防控工作开始,到4月底“援京”返汴隔离结束,他近90多天没回家。疫情防控初期,为确保“当日数据不过天,当晚数据不过夜”,争取战“疫”主动权,董特立和专班成员,不分昼夜奋战在信息核查一线。共配合有关部门分拣各类涉疫类数据14万余条,为市指挥部、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省厅专班推送信息96条,被人民网、省级、市级有关部门、媒体采用20余条。3月15日,在内防扩散压力减小、外防输入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董特立毅然前往北京首都机场新国展分流中心,开展入境返汴人员分流转运工作。第一次穿上厚厚的防护服,第一次感受成人尿不湿,第一次体会大剂量消毒水刺激下涕泪横流的尴尬,第一次驾车与发热疑似病例近距离接触,第一次到传说中的小汤山医院,说没有顾虑,是不可能的。但他作为整个转运工作组最年轻的同志,没有选择退缩,主动承担起夜班司机工作,每趟往返至少有3个多小时路程,平均每晚需驱车8个多小时。期间,他帮助归国乘客搬运行李衣服湿了再暖干,克服工作中无法上厕所、无法吃饭等困难,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入境人员转运工作,实现转运送离全程可控,信息报送及时高效、整体工作闭环运行,运转报送零差错、零遗漏、零失误,共分流转运入境返汴人员290名,帮助兄弟地市转运人员50余名。
尽职尽责,做好内部服务
疫情结束后,被任命为治安管理支队勤务保障大队大队长,承担起支队办公室业务职责。董特立同志立足本职,积极作为,用心当好对外的“联络员”、对内的“事务员”。一是提升责任意识。他坚持树立“零差错服务”理念,确保办文、办事、办会谋划在前、考虑在前,以保持高度负责的精神、严谨细致的作风,认真对待和切实抓好每一项工作,以保证支队工作的正常运转;二是保持良好心态。他甘为“孺子牛”。始终保持严谨、平和的心态一丝不苟面对繁杂、琐碎的细小事情,把每一件琐事做实,把每一件小事做好,乐做“苦行僧”;三是坚持主动作为。他主动到省厅及市局相关部门交流情况,征询意见,沟通协调支队相关业务情况,做到提前参谋,提前督促,提前反馈,让领导和各科队信息通畅。同时,他热情周到地做好机关后勤服务,尽可能为每一名民警、辅警解决后顾之忧,提升队伍整体战斗力,真正发挥办公室沟通上下,协调左右,全面服务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董特立身为一名预备党员,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激励自己、鼓舞自己,他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坚守岗位、日夜奉献,用忠诚、担当和牺牲、奉献,彰显人民警察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