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咱东哥继问界M5上市会后,又跨车圈火了一把,昨晚曝光他的一条内部讲话,宣称华为汽车要1年干翻特斯拉,2年一飞冲天,销量过200万,将来还要把奔驰、宝马、奥迪都一把干掉。大清早就有朋友们问我:
“有这种可能性吗?”
我得先声明两点,第一,我虽然是专职汽车媒体人,但也是几十年的数码资深玩家,对数码3C的关注度和爱好不低于汽车;
第二,我个人不但对华为无任何偏见,而且一直是铁杆粉的那种,有多铁,这几年,我全家,包括我70多岁的爹妈,全部都只用华为手机。所以,回到主题。如果华为说,1年干翻三星,将来灭掉苹果,我信;但是回到汽车话题,东哥的这番豪言,说实话,我没法信。
首先,当然基于目前的产品,问界M5,或者叫换壳版的赛力斯SF5,无论从产品和技术层面,还是定价及市场前景,我委实看不出来它有能灭谁干翻谁,销量过200万的王者之气。当然有人说,你可以着眼未来,着眼于华为汽车将来的产品啊?
其实这就涉及到了数码和汽车这两个行业在产品理念,以及企业思维的差异问题。
第一,数码行业是典型快销品似的产品节奏,一年换一次代,出一堆新机很正常,公众对手机也就这么点耐心;但是汽车却不然,传统一款汽车从研发到正式量产的周期,没有低过5年的,就是产品定型了,你从原型车到量产下线间的各种极寒极热高海拔和安全测试,没个1年时间也根本下不来;
哪怕在这个新能源车转型的变革时代,这个时间也不可能被过度去压缩,所以,我们看到不少新势力们,才会不停跳票,交不了车被骂。所以,东哥这次一张嘴就把1年、2年做为了目标周期,咱不说10年磨一剑,如果华为真用1年、2年研发和造出来新车,你敢买吗?你敢开吗?
第二,数码界和汽车界对于产品的概念是有很大偏差的。以流行手机来看,都是典型的轻硬件,重软件重包装。主流手机的硬件配置基本差不多,摄影头、CPU、GPU、包括屏幕,都是采购自相同的那么几个生产商;那比拼什么?一是外形要设计得漂亮,二就是自己的软件生态和系统优化做得好;所以在手机厂家来看,外观不同,软件系统有变化,它就是一款新产品。同行之间的核心竞争,也不是硬件,而是软件生态;
但是,汽车显然不是这样,一款车好不好,无论是性能党,还是实用党,大家首先看的还是这台车的硬件,看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悬挂这三大件;看车的耐用度、调校水准、行驶表现、故障率等等这些维度,对吧;至于车机和智能化,这几年虽然越来越受厂家和买车人重视。但其实仍然是被看做锦上添花的一部份。好的车机和智能化,买车人喜不喜欢?喜欢,但如果你告诉他,你多花几万块,你的车就能升级更高级别的智能驾驶,更好用的车机,他肯定不愿意掏钱。说白了,在汽车行业,这些东西都是你买车时应该附赠“添头”,一个加分项而已。
而这个理念的差异,就是目前华为汽车的问题所在:你比如说问界M5这款车,按手机企业的理念,我重新设计了外壳,我用上了全新的车机系统,当然就算是一个全新产品,可以卖更高的价格了,但汽车消费者不买帐啊,你一样的底盘、一样的发动机,你不就是个换壳版的赛力斯SF5吗?20万出头的赛力斯我都不买,我凭啥还花近30万买问界M5啊?
再比如说华为跟合作汽车厂家们的分歧点。例如极狐ARCFOX αS台车,有华为的HI和没有华为的普通版差价起码有大几万块,从华为角度,可以理解啊,我们这些智能开发、车机和电控系统都要研发成本,都是有价值的啊;但买车人不认同,车都是差不多的,我凭什么要多花这几万,就买个华为的加持啊?
所以,华为汽车未来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我觉得以华为的企业实力和在数码领域扎实的产品和研发态度,有可能。但按目前我们的所见所感,真还看不出任何端倪。我觉得,在一个新领域你要成功,首先要有一个敬畏的态度,敬畏这个行业的价值观、产品规律和游戏规则,尊重这个行业的消费者。你先要做到了厚积,才能够薄发,对吧?中国汽车产业的腾飞和走强,需要的,是踏实的拼搏者,真不是狂人和狂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