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金融业对外开放
主持人苏诗钰:近日,在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中提到,中方按照自己扩大开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将大幅度放宽金融业,包括银行业、证券基金业和保险业的市场准入,并逐步适当降低汽车关税。本报今日就银行业、基金业、保险业对外开放的现状及进一步开放的空间做详细解读。
■本报记者 傅苏颖
11月10日,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中美元首北京会晤经济成果吹风会上介绍,中方决定三年后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投资比例放宽至51%,五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外资寿险股权放开是保险业开放的非常积极的信号。外资的股权比例突破50%,并将逐步放开,这意味着外资进入保险业的组织形式可以更加灵活,在合资公司中可以谋取控股地位,甚至还可以以独资子公司的形态经营,从而增强了外资保险公司的经营灵活性与自由度。同时,进一步的开放可以促进改革,对于推动保险市场改革,促进保险市场竞争,提高市场效率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清华大学博士后付立春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入市承诺的进一步兑现,外资进入中国保险领域的步伐在逐渐加快,如今到控股的层次,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外资的保险机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与中国市场庞大的规模和快速的企业增长来说,比例还是比较低,此次对于外资股权比例的进一步放开,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外资将在中国这一非常广阔的保险市场中大展拳脚。
朱俊生认为,此前有限制,是一般认为寿险资金量大,关系到国计民生、金融稳定等。但开放是国之大计,开放和竞争才能真正提高市场效率,保护消费者利益。中资公司的竞争力从来都是竞争出来的,而不是被保护出来的。“家电行业与汽车行业竞争力的两重天表现就是很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