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色,最是春节时——别样的“团圆”故事-今日热榜-资讯-三龙汇之窗网
推广 热搜: 广州  深圳  SEO  贷款  医院  用户体验  机器人  网站建设    摩托车 

人间烟火色,最是春节时——别样的“团圆”故事

   日期:2021-02-13 02:14:31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三龙汇之窗网    浏览:713    
核心提示:(点击观看视频)新华社北京2月12日电 题:人间烟火色,最是春节时——别样的“团圆”故事新华社记者姜琳、王优玲、樊曦、黄垚春节是中国人最看重、最具仪式感的节日。今年,上亿人响应号召留在原地过年。许多在异乡打拼的人,第一次春节不回家。奋战在抗疫病房,奔忙在大街小巷,暂留在企业"

QQ截图20210212192122

(点击观看视频)

新华社北京2月12日电 题:人间烟火色,最是春节时——别样的“团圆”故事

新华社记者姜琳、王优玲、樊曦、黄垚

春节是中国人最看重、最具仪式感的节日。今年,上亿人响应号召留在原地过年。许多在异乡打拼的人,第一次春节不回家。

奋战在抗疫病房,奔忙在大街小巷,暂留在企业工地,独守在出租屋内,隔离在中高风险区……换个姿势过年,换种方式“团圆”,但亲情不减,爱与温暖不变。

正是这些故事,拼成了辛丑年春节最特别的记忆。

 人间无恙,便是最大团圆

人间烟火色,最是春节时——别样的“团圆”故事

1月31日,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一名住院患儿请医生杨英伟在笔记本上签名。新华社发

大年三十。儿科医生杨英伟,还在医院照顾10多名新冠肺炎患儿。

此时,石家庄已从紧张的疫情防控形势恢复常态,街头巷尾透出浓浓的年味。但对杨英伟和一线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来说,年味是忙碌,是坚守,是对生命的呵护。

她所负责的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建华院区儿科,10多名确诊患儿中最大的12岁,最小的仅9个月。

“30多天了,孩子的治疗和所有生活起居都得管,就没想过春节能回家。疫情不退,我们就不能退。”杨英伟语气干脆,麻利地换上防护服,快速走向病房。

小的问问吃饭、吃药,大的聊聊病情、学习,想家的抚慰下情绪,带着贴春联、挂灯笼、写贺卡……“飒姐”杨英伟变得柔声细语、耐心细致。

患儿背后,还有家长们在焦急等待。人间无恙,便是医护人员心中最大的团圆。

“许多时候真累到虚脱,但孩子们反过来给我们信心和勇气。牛年的最大心愿,莫过于他们早日康复、与家人团聚。”她说。

在本轮疫情的重灾区,距离石家庄1700公里的黑龙江望奎县,家中6人确诊住院的贺尚影并不慌乱。

“我家7口人,除我之外都感染了,都在医院。”她坦言,“说一点不害怕,是假的。但我相信医护人员会全力救治他们。”

除夕,她独自一人在家包饺子。贺尚影告诉记者,居家隔离期间,政府发了米面肉油等年货,啥也不愁。这个春节哪也不去了,大家都能理解。

晚上7点多,手机弹出了好消息:望奎县疫情风险等级由高风险调整为中风险。她特别高兴:“平安才有幸福年。”

回家会迟到,但爱从不缺席

对于一年到头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就地过年是个很不容易的决定。

37岁的木工庹云飞来自重庆彭水,受疫情影响,去年春节就没回家。

“本来今年我想着怎样都要回去,还答应两个孩子带些北京的糕点。”他说着,眼里饱含愧疚。

人间烟火色,最是春节时——别样的“团圆”故事

2月11日,在位于北京的中建三局月坛北街25号院项目部,工人们在吃团圆饭。新华社发

大年三十上午,他所在的中建三局月坛北街25号院项目,还有上百名工人在忙碌。庹云飞告诉记者,等工程完工,一定要回去开一次家长会,这是他对孩子们的承诺。

千山万水,望穿回乡路。

四川仪陇县的陆建忠,一度纠结到睡不着觉。父亲病重,儿子正月结婚,留还是走?

“儿子说不怪我,让我留下安心工作。疫情当头,我就不给国家添乱了。等主体完工,条件允许再回吧!”他告诉记者,春节期间多挣的工钱,再加上公司发的留守补贴,正好能给儿子结婚包个“大红包”。

正是儿女父母的牵挂,回家之路,不论千里无畏艰辛。

在广东打工12年的张克家,原本无奈地放弃了回湖南老家过年。

“隔离14天,不如多挣五六千。但80多岁的奶奶眼睛不好,刚做了手术,平时视频也看不见我,只要有可能,还是想回家看看。”他说。

提到奶奶,29岁的张克家很动情:“我们三兄弟都是留守儿童,由奶奶一手带大。去年爷爷去世了,奶奶非常想我们,心里很难过。”

随着国家严控地方防疫“层层加码”,2月1日晚,家人打来电话说回村不用隔离了。张克家简直开心得飞起,核酸检测后,立马开车向着家的方向奔去。

回家或许会迟到,但爱从不缺席。

别样的春节,用心默默守护

亿万家庭欢度春节,背后是千千万万值守岗位的“无名英雄”。对铁路人来说,今年客流减了,但职责一分不减。

西安北站。位于候车室和站台上空的“马道”间,共有60多台风机,近500个出风口、1300多个风口滤网,是消毒消杀确保候车室环境安全的关键。

人间烟火色,最是春节时——别样的“团圆”故事

1月28日凌晨,28岁的张新波走在西安北站的“马道”里。新华社发

零点刚过,28岁的张新波背着7斤重的工具包,手提消毒喷壶,钻进光线微弱、狭小的“马道”迷宫。一趟作业流程下来,已近凌晨4点。

“我们对车站所有出风口滤网坚持每天消毒一次,三天更换一次。”他说,为了旅客出行安心,所有辛苦都值得。

往年春节空荡荡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今年却车流如织。这意味着,更多人在为市民日常需要“保驾护航”。

人间烟火色,最是春节时——别样的“团圆”故事

2月5日,天津市南开区环境卫生管理三所的环卫工人杨国旗在清扫街道。新华社记者 刘惟真 摄

大年三十凌晨四点,城市还未苏醒,天津市南开区环境卫生管理三所的环卫工人杨国旗,开始了一天的清扫工作。

“看到一尘不染的街道,听到来往行人有说‘打扫得真干净’,我心里特满足。”46岁的杨国旗说,年夜饭和其他环卫兄弟一起吃饺子、看春晚,和家人通电话互道平安,过个平凡而充实的年。

特别的春节,人们通过包裹传递“亲情”。“快递小哥”比平时更忙,日夜奔走在大街小巷。31岁的刘阔便是其中一员。

独自留在北京过年,他更牵挂老家的亲人们。“听说降成低风险了,整个人都有干劲,每天都到晚上11点,挣得也比平时多。”他一边抹汗一边说。

人间烟火色,最是春节时——别样的“团圆”故事

2月8日,在北京市西城区,31岁的快递员刘阔在忙着送货。新华社记者 陈旭 摄

刘阔老家在河北石家庄市东五楼村,此前村里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采取了封闭管理,父母、妻子和两个孩子都在村里。

除夕,快递量总算少一点。晚上8点多,收工。刘阔邀请同事到他租住的平房,串点羊肉串,配两个小菜,庆祝新年,更庆祝老家平安。

换个姿势过年,换种方式成长

第一次自己置办年货、第一次学着父母的样子贴对联、第一次“操刀”年夜饭……留在异乡的年轻人,换种姿势过年,换种方式成长。

除夕一早,27岁的李莎就被急促的敲门声叫醒——家里寄的最后一个包裹到了。打开纸箱,满满装着炸好的酥肉。

远在重庆的父母担心女儿吃不到家乡味,过去半个月将腊肉、腊肠等几十斤美食打包,一箱箱快递到北京。

虽然头一回和父母分开过年,但对李莎来说,能吃上一口家乡的味道,这年也就有了滋味。

这个春节,无数年轻人就地过年,也让深圳呈现前所未有的热闹。

工作不到3年的刘月天,大年三十晚上和同事们擀皮、调馅、包饺子,保持北方人过年的“仪式感”。

往常这时候,他已躺在郑州家里的沙发上刷手机,等着爸妈做的年夜饭上桌。

“没想到以往在家过年啥都不干,今年自己居然成了主力担当,为大家‘洗手作羹汤’。”刘月天笑着说。

点了“天南地北”的外卖,吃着“亲手炮制”的饺子,他拨通了爸妈的视频,向他们拜年,让远方的亲人放心。

大年初一,中国农业大学的教室里,敲击电脑键盘的声音哒哒响起,草稿纸上演算的沙沙声穿梭其间。

人间烟火色,最是春节时——别样的“团圆”故事

2月9日,北京交通大学辅导员和学生志愿者在整理为留校学生准备的新春礼包。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对即将博士毕业的尹翠娟来说,年味都在论文的奋斗中。

尽管有许多同学陪伴,几天前家里的一通电话仍然让她感到难过。

“我妈说在家想我想哭了。”她感慨地说,突然感到和父母有些“角色互换”。自己不再是撒娇的孩子,开始成为父母的依赖。

总有那么一些特别的经历,推动着你我加速成长。

致敬过去一年,致敬不凡的自己

过春节,洋溢着亲情和温暖;辞旧岁,迎来春天第一缕曙光。

人间烟火色,最是春节时——别样的“团圆”故事

2月6日,在湖南永顺县石堤镇团结村,村民李明友在做晚餐。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大年初一清早,锅架上土灶,点燃柴火,烧热水,28岁的湖南永顺县石堤镇团结村村民李明友和妻子忙着张罗牛年第一顿饭。

厨房漫出腾腾热气和香气。

“有腊肉、清炖鸡、熏干鱼、炖土鸭,还有前几天自家磨的豆腐。”他满脸自豪地坐上桌,倒上酒,一杯敬过往,一杯敬自己。

因儿时被毒蛇咬伤失去半条胳臂,妻子也有残疾,父亲有间歇性精神病,李明友的家境一度十分困难。

得益于精准扶贫帮扶,他盖起了新房,干起了副业,还掌握了养殖技术。新的一年,生活更有奔头,日子更有盼头。

人间烟火色,最是春节时——别样的“团圆”故事

2月6日,在湖南永顺县石堤镇团结村,村民李明友(左)和扶贫干部一起贴“福”字。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我还要扩大鸡鸭养殖规模,顺便把辣椒也种起来。”李明友盘算着,“村里这几年变化很大。人只要勤劳、肯做,一定会越来越好。”

四川大凉山,彝族没有过春节的习惯,昭觉县龙沟乡阿米尼村的石扎阿来和乡亲们在大年初一却换上盛装。等乡亲们聚齐,石扎阿来拨通了拜年视频。

“夏书记,给您全家拜年了!兹莫格尼(彝语:吉祥如意)!”

“大哥,你咋现在还在值班哟?要保重身体,我们想你了。”

大家七嘴八舌抢着说话,屏幕那头的人乐呵呵地笑着,笑着笑着就红了眼眶。

人间烟火色,最是春节时——别样的“团圆”故事

在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龙沟乡金野以匹村小叶坪社境内的海拔2850米的波火尔且高山坡地上的黄芩种植基地,夏纪毅(右)为当地彝族群众讲授黄芩种植和采摘技术(2020年8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43岁的夏纪毅是西南医科大学的副教授。2017年受四川省选派,他奔赴大凉山,担任昭觉县龙沟乡脱贫攻坚专职副书记。

三年来,他带领村民建成250多亩高海拔黄芩种植基地,直接带动近600名贫困人口脱贫。他还自掏腰包成立了基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2020年底帮扶期满,回到城市,夏纪毅却若有所失。“直到现在,还经常会梦见我的彝族乡亲们。时刻牵挂他们是不是这里不好,那里有困难了。”他说。

他没有告诉乡亲们,自己已经向组织申请再回大凉山工作。

不负韶华,不负春光。万物可期,人间值得。

牛年已至,这一个个故事犹如一颗颗种子,种下力量,孕育希望。(参与采写:戴小河、吴光于、陈旭、王建、黄浩苑、柳王敏、刘惟真、巩志宏、席敏)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 三龙汇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三龙汇之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以上内容有权利主张(包括但不限于侵犯著作权、商业信誉等),请与我们联系并出示相关证据,我们将按国家相关法规即时移除。

本文地址:http://b2b.shop.wlchinajn.com/news/slh35131.html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三龙汇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友情提示:买产品需谨慎 网站处理与建议邮箱:slhzc@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