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郑州1月15日电 记者从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2020年河南省民生实事落实情况”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0年河南省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明显增强、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
新闻发布会现场
2020年八大建设任务力推县(市)人民医院硬件、软件“双提升”
达标上等
对照《河南省县级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基本病种目录(试行)》,健全一级诊疗科目,完善二级诊疗科目,具备100个基本病种、50个推荐病种诊疗能力,达到国家《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
专科建设
河南省级支持500个县级临床重点专科,目前已经建设285个。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补齐薄弱专科,夯实平台专科,强化核心专科,打造优势专科,提升重大疾病诊疗能力。
人才队伍建设
河南省级实施“369人才工程”,通过3种途径、6年时间、9项计划,从2015年开始至今,已为县乡培养9.3万人。通过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等额对调”,培养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
服务设施建设
开展卫生厕所、健康食堂、暖心开水、温馨病房等惠民服务,营造良好就医环境。
信息化建设
河南省建成县域内医学影像、检验、心电、病理、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远程医疗联通“省-市-县-乡-村”五级,实现“乡镇检查、县级诊断”。
牵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河南省推进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村一体化管理。
医疗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河南省县域医疗中心承担医疗质量监管职责,逐步实现医共体内医疗质量同质化。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
河南省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责任制,开展医院章程建设,确保医院发展行稳致远。
县(市)人民医院提质升级取得成效显著
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
河南省内105所县(市)人民医院均已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其中有13所设置为三级医院。河南省的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达标率88.06%,排名全国第9位;推荐标准达标率63.66%,排名全国第5位。全国300所达到综合服务能力推荐标准的县级医院中,河南省有29所。“十三五”期间,全国100家提升最快的县级医院中,河南有18家,位居全国第二。
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明显增强
河南省在县级医院大力开展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五大中心”建设,实施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大大降低了急危重症病人的病亡率和病残率。已建成三级医院胸痛中心34所、二级医院胸痛中心37所,三级医院卒中中心16所、二级医院卒中中心74所,三级医院创伤中心22所、二级医院创伤中心17所,县级标准化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与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各88个。
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
河南省内各县(市)人民医院全部上联全省远程医疗综合服务平台,下联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具备了远程会诊、远程教学、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诊断功能。2020年全国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结果显示,县(市)人民医院达到5级水平的有3所,达到4级水平的有29所,达到3级的有63所,提前达到国家既定目标任务。(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