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郑州1月14日电 记者从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2020年河南省民生实事落实情况”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河南省多项环境空气质量指标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优良天数大幅增加‘污染天数占比大幅下降。
多项环境空气质量指标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
河南省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83、52微克/立方米,同比2019年分别下降13.5%、11.9%;气态污染物SO2、NO2、CO年均浓度分别为10微克/立方米、30微克/立方米、1.5毫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9.1%、11.8%、16.7%。同2015年比,PM10、PM2.5浓度降幅达38.5%和35.0%。
气态污染物SO2、CO常年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SO2浓度从2015年的38微克/立方米降至2020年的10微克/立方米,在常规污染物中降幅最大(73.7%);CO浓度降幅次之(46.9%)。NO2连续4年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PM2.5浓度连续5个月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2020年5月份30微克/立方米、6月份30微克/立方米、7月份28微克/立方米、8月份24微克/立方米、9月份32微克/立方米。
优良天数占比大幅增加
河南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45天(不含济源),占比达67.0%,是2015年以来最好的一年。同比2019年增加52天,提高14个百分点。较2015年增加63天,提高16.5个百分点。
污染天数占比大幅度下降
2020年消除了春夏秋三季重度污染,冬季重度污染天数显著下降。全年轻度污染的天数有88天,同比2019年减少34天;中度污染的天数有20天,同比减少7天;重度污染的天数有11天,同比减少9天;严重污染的天数有1天,同比减少1天。同比2015年,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减少18天。
夏季攻坚成效显著
夏季,河南省扎实落实臭氧污染治理专项行动,6至9月份还能省优良天数为91天,同比增加30天,河南省16个省辖市及济源示范区完成国家夏季预期目标任务。漯河、南阳、许昌等3个省辖市是全国重点区域、苏皖鲁豫交界地区95个城市中超额完成目标天数最多的前三名城市,也是95个城市中优良天数增幅最多的省辖市。
秋冬季重污染天气管控成效突出
2020年10-12月份,河南省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重污染天数累计为65天·市,较2019年同期减少42天·市,较2018年同期减少138天·市,重污染天数呈现逐年减少趋势。与预测结果相比,全省实现污染程度大幅减轻,共实现23天污染级别降低。其中“轻中度”转“优良”共15天,“中度”转“轻度”4.3天、“重度”转“轻度”1.4天;“重度”转“中度”1.2天。
多项指标改善幅度在全国降幅大
2020年,河南省PM2.5、O3、CO、优良天四项指标改善幅度在京津冀及周边省份中均为最大。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郑州市进位3个,成功退出后20名。
河南省优良天数增幅在全国最多,比全国均值(17天)多35天。在全国337个城市中,优良天数增幅前10的城市有7个在河南省,全国优良天增幅前4名城市均在河南,其中平顶山增加77天,全国第一;漯河市增加69天,全国第二;许昌市增加68天,全国第三;洛阳市增加67天,全国第四。
河南省达标县(市)增至9个
2020年,河南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洛阳市栾川县、汝阳县、洛宁县、嵩县,信阳市新县、商城县、淮滨县,三门峡市卢氏县及驻马店市泌阳县9个县(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较去年(洛阳市栾川县、信阳市新县)增加7个县。(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