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南阳12月11日电 时令已过大雪,气温骤降,闹峪河的水明显冰凉了。村民周玉庆、蔡建明正在河边为鱼塘机械增氧。“入冬后,天气寒冷,会对鱼类生长造成影响,我们正在改良塘内水质,为鱼类安全过冬做准备。”周玉庆一副专家范儿。
“两山夹一河,河边穷人窝;地薄无收成,旱涝守空锅。”东闹峪村200多户人家,建档立卡贫困户109户484人。周玉庆回忆,两岸山坡上土层浅薄,每逢旱季,小麦长不到半尺、玉米不过一米高,乡亲们为填饱肚子犯愁;到了雨季,山洪暴发、河水咆哮,木桥被冲毁,乡亲们为买袋食盐而苦恼……“道路坑坑洼洼、河水含泥带沙、旱涝靠天吃饭、收入基本没啥。”谈起过去,村党支部书记韩成伟感慨良多。
涓涓流淌的闹峪河,怎能不是村民的眼泪?“东闹峪村以前就是个穷山村,不临街、不靠路,但这里的优势也在山、水,咱得把山水资源变成致富资本。”滔河乡党委书记张本贵介绍,“我们在山上栽果树、种中药材,守住水土、促民增收;在河两岸发展优质淡水养殖,让闹峪河优质的水源,成为乡亲们致富的源头活水!”
撸起袖子,说干就干。在乡镇及县移民局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一座投资180万元的公路桥横亘两岸,一条22公里的柏油路连通了东闹峪村与山外的世界。
一路通,百业兴。县移民局驻东闹峪村第一书记王清波介绍,扶贫干部充分考量村子的实际情况,积极谋划产业发展路径。经过他们和村组群众的共同努力,如今东闹峪村的荒山上长满了核桃树,林下套种黄姜、迷迭香千余亩;河两岸开挖优质淡水养殖塘55亩。村里成立合作社,让建档立卡贫困户以扶贫小额贷款入股分红,财政全额贴息,农、林、水、路等项目整合倾斜。
“山上种着核桃树,水里养着鱼虾蟹,以前咱这儿因山穷,没想到现在靠山靠水富起来了!”周玉庆高兴地跟记者讲起他的脱贫致富路。周玉庆一家6口人,他们夫妻俩和母亲3人都患有慢性病,随着精准扶贫的开展,周玉庆在驻村干部的帮扶下,种植黄姜10余亩,经过乡里的集中技能培训后养鱼3亩,并入股合作社享受分红,儿子也通过培训,在扶贫干部的搭桥下外出务工……“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俺家学了技术,有了产业,挣钱渠道多了,一年下来收入6万多元不成问题!”周玉庆笑得合不拢嘴。
多元增收,才能快速致富。东闹峪村还投资125余万元建造藤编扶贫车间。该车间采取“公司+扶贫车间+农户”的模式,由公司提供原材料并回收产品,车间负责组织管理,农户挣取加工费,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扶贫车间还辐射带动邻近阮伙村、黄棟树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务工增收。
通过引导村民发展产业、强化扶贫车间就近就业、外出入企务工等措施,东闹峪村的群众户户有产业、人人有事干、门口把钱赚。如今的东闹峪村,山上,绿色产业蓬勃发展;山下,闹峪河欢快奔流,塘中大闸蟹、武昌鱼、黄颡鱼尽情嬉戏……2019年,东闹峪村108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享受产业奖补90.165万元,65户享受淡水养殖分红2000元,75户享受光伏发电分红3000元……当年,103户478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51%。(徐浩 杨振辉 孙双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