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南阳11月11日电 深秋季节,走进南阳市宛城区金华镇毛桥村的香菇种植基地大棚内,一个个菌棒整齐排列在架上,空气中到处弥漫着菇香,稍有时日,菇花将争先恐后破袋而出。
据毛桥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成恩介绍,当时为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拓宽产业发展道路,让贫困户有持续的稳定收入,他和村支书带着脱贫责任组几名同志费了很大心思,先后前往西峡、唐河、官庄等兄弟县区考察学习,谋划合适的项目在村里落地生根,基于毛桥村所在的西片片区群众素有的种植习惯和土壤条件,结合全镇“一片一业”产业发展思路,最终选择了种植香菇。
毛桥村的香菇种植基地是宛城区金华镇近年来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该镇属于远离市区的偏远乡镇,一直紧扣“农”字大力发展农业种植,随着近些年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金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对扶贫工作的支撑作用,党政主要负责人多次带队外出学习,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所在的粮食局、农机局等行业部门优势,整合打包扶贫、移民等零星项目资金,开工建设苗木种植、蔬菜加工、粮食生产“三大基地”项目,规避因自然灾害、市场因素导致的不利影响,使“小项目”形成“大产业”,持续发挥带贫致富作用。
“大棚每年收取租金8万元,其中5万元作为村级集体经济,3万元分给贫困户。”毛桥村党支部书记黄书群一提起“变化”,就情不自禁地想把村里的故事分享给他人。据他讲,以前毛桥村的集体经济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想了很多门道,但就是不出效果。这几年虽然脱贫攻坚工作能够顺利推进,很多贫困群众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政策,“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但是从长远来看,还是存在后劲不足的问题,必须依靠产业发展拉动就业,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这次香菇种植基地的建成,不仅使村里有了集体经济收入,而且带动7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就业,月收入可达1800元以上。
“现在万事俱备,就等香菇全面‘冒头’!”王成恩介绍,截止目前,冷库、烘干加工车间等设备场地已全部建设完毕,第一批3万袋香菇除去原料、人工成本,预计营收入能达到15万元,照目前的发展趋势,计划下一步再增加1万袋,结合已有的种植经验,扩大种植规模,降低种植成本,更好地惠及村集体和贫困群众。(徐浩 向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