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听同事工资被开除 引发热议-今日热榜-资讯-三龙汇之窗网
推广 热搜: 广州  深圳  SEO  贷款  医院  用户体验  机器人  网站建设    摩托车 

打听同事工资被开除 引发热议

   日期:2021-06-20 12:32:34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三龙汇之窗网    浏览:38    
核心提示:打听同事工资被开除 引发热议

【打听同事工资被开除】近日,“打听同事工资被开除了”这一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这位“打听者”自述在互联网公司上班,因为加班跟同事差不多,便在办公场所询问同事工资。结果,没等到同事正面回复,等来的却是公司HR关于辞退和“赔偿什么的正常给”的通知,当事人心生委屈。

打听同事工资,在职场是种常见现象。“打听者”一般无恶意,只是想通过了解同事工资来判断自己薪酬待遇是否公平合理。一般而言,这是同事之间的事儿,被打听者愿意说就说,没有人会强求。然而,很多企业或以薪酬保密制度、薪酬保密协议,或以劳动合同、员工手册,禁止同事之间打听工资。

企业禁止员工打听同事工资,据说是出于保护员工隐私、防止互相攀比、减少员工流失等目的。但这些理由其实是站不住脚的,这种隐私是否需要保护,应由员工中的被打听者来决定,企业不该越俎代庖。企业只看到“互相攀比”,却没有看到“互相激励”。再说,打听同事工资也未必会造成员工流失。

由于现行法律对此没有明确规定,加之企业大多处于强势地位,所以,不能打听同事工资,基本上都是企业说了算。虽然法律给予企业一定的自主经营空间,让企业和员工自愿协商解决薪酬保密等问题,但是企业开除打听同事工资的员工,未必符合法律要求。上述“打听者”被开除,坦率地说企业太任性。

我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打听者”了解同事工资,是为了验证企业工资分配是否符合这一法律原则。如果企业严格依法实行同工同酬,何惧“打听同事工资”?从这个角度来说,员工打听同事工资并不算过分,而企业因此开除员工则过头了。

原因是,员工打听同事工资未必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上述“打听者”没等到同事正面回复,根本没有给企业造成实质损失,而企业开除“打听者”则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三项规定,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用人单位才能解除劳动合同。

也就是说,企业以打听同事工资为由开除员工,属于小题大做,违反法律规定。即便“赔偿什么的正常给”,但掩饰不了企业违法侵害员工权益。进而言之,企业如此开除员工损害了员工合法就业权益——让员工突然失业了,而给员工的一点赔偿金不足以弥补员工的损失。这类案例应引起有关方面重视。

即便企业有薪酬保密制度,或与员工签薪酬保密协议等,但这些规定约定未必符合法律要求。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在决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企业薪酬保密制度是否依法制定?

企业不能太任性,既不能随意制定企业薪酬保密制度,也不能随意开除打听同事工资的员工。即使“打听者”违反企业制度或者相关协议,在没有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下,也应该以教育为主,而不是开除、赔偿了事。这只能说明企业太任性太霸道,既不把职工权益放在眼里,也不把相关法律放在心上。

能否依法规范“打听同事工资被开除”,值得思考。因为这个问题已经多次引发争议,而劳动冲裁或司法机关对这类案件也判决不一。只有依法规范,才能减少这类争议。而笔者多年前在新疆调研某企业时,发现该企业职工薪酬都是公开透明的,既增强了信任也有激励等作用。希望其他企业看到这点。

来源:齐鲁晚报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 三龙汇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三龙汇之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以上内容有权利主张(包括但不限于侵犯著作权、商业信誉等),请与我们联系并出示相关证据,我们将按国家相关法规即时移除。

本文地址:http://b2b.shop.wlchinajn.com/news/slh216345.html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三龙汇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友情提示:买产品需谨慎 网站处理与建议邮箱:slhzc@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