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百度热搜榜上经济日报发文评蚂蚁集团暂缓上市的热度相当之高,从热度上来看目前经济日报发文评蚂蚁集团暂缓上市是受到了广大网友们的关注,那么这当中并不是每一位网友都了解经济日报发文评蚂蚁集团暂缓上市的来龙去脉,想必不知道具体情况的网友肯定都想弄明白具体经济日报发文评蚂蚁集团暂缓上市是怎么回事吧,那么小编今天也是特地到网上去搜索了一些与经济日报发文评蚂蚁集团暂缓上市相关的文章,那么在这里小编就把自己所收集到的文章分享给大家吧,让大家了解到经济日报发文评蚂蚁集团暂缓上市的具体情况。
就在刚刚,一则十足劲爆的消息震惊了众人,上市前夕,蚂蚁集团被上交所突然暂缓了科创板IPO上市,让我们一起来看见这个信息:
上海证券交易所突发消息决定暂缓蚂蚁金服上市,原因归结为两点,第一点是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经理被四部门联合进行监管约谈;第二点,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变化,可能导致蚂蚁集团不符合上市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
针对第一点,这事发生在暂缓通知前一天,也就是11月2日当天。
蚂蚁金服实控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被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管理局四部门联合起来进行监管谈话,完事之后,蚂蚁公司向公众表示,会“落实”约谈内容。
虽然谈话内容没有被公开,但不难猜想,这与前几天发生在外滩某金融峰会上首富马云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有很大关系,那段视频我在第一时间也反复看了几遍,马老师原本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要为蚂蚁集团今后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尺度没把握住,最终导致一大批专业人士和机构纷纷站出来明里暗里的回击马老师,这效果可是远远偏离了马老师的预期。
针对第二点,就不得不谈同样是在11月2日发生的另一件大事。
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在官方公开发布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时间为期一个月,意见稿的内容立马引发了大量网友讨论。
咱们不妨再来看看这份意见稿的中几点重要事项:
第一点指出,如非特殊情况,不得跨省开展网络小额贷款业务,如果确实有需要跨省经营业务,需要经过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审查批准、监督管理和风险处置,不得不说,小贷公司监管是越来越严格了。
第二点,3年内清零存量跨区业务整改。3年时间是政策过渡期,同时也是经营许可证的有效期,可以说是给足了缓冲时间,当然如果已经取得了前述相关资格,那么也就存在3年时间规定了。
第三点,个人网络小额贷款不得超30万元。不得不说,这点无论对小贷公司还是贷款人杀伤力非常强。小贷公司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借款容易且借款额度很大,这点是银行永远都达不到的。而意见稿要求小额贷款公司根据借款人实际情况确定贷款金额和期限,且原则上不得超过人民币30万元,不超过最近3年年均收入的三分之一,该两项金额中的较低者为贷款金额最高限额。
第四点,规定了借款用途。小额贷款不得用于购房、偿还住房抵押贷款。这和我国一直坚定执行“房住不炒”政策相对应,防止更多资金流入股市,推高房价。
第五点,禁止诱导借款人过度负债。小贷公司需遵循公开透明,履行告知义务,使借款人明确了解贷款相关事项,禁止诱导借款人过度负债,禁止通过暴力、恐吓、侮辱、诽谤、骚扰方式催收贷款,这点不用多说,是完全站在了借款人立场。
那么,这些规定和蚂蚁集团有什么关系呢?
一直以来,很多人一直在讨论,究竟蚂蚁集团是属于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分类不同,直接决定了对蚂蚁市值大小,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
通过蚂蚁集团的公开招股说明书,咱们能清楚的看到,蚂蚁集团营收主要是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数字金融科技平台和创新业务及其他三部分组成,而数字金融科技平台占比已经从44.3%上升至56.2%,超过半壁江山。
数字金融科技平台用户有7.29亿,其中花呗和借呗用户就高达5亿人,这就说明蚂蚁集团营收以及利润的主要贡献来自于借呗和花呗,而花呗和借呗占比如此之高,更让人相信这是一家金融公司而非科技类公司。
一个严重依赖信贷关系的公司必然是需要遵守新的监管规定的,而蚂蚁集团上市是够还具备新的规定,需要做进一步的调研,所以暂缓上市也是出于对投资者的保护。
当然,暂缓上市并不意味着一定不能上市,如果最终满足条件还是能够完成上市的,只是时间问题。蚂蚁集团的上市之路可以说是一番风顺,如今遇到波折,不妨将其视为一种磨难吧,最终结果会如何呢?还是交给时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