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新密市牛店镇小寨村,便听见鹅鸣,看见鹅影,正如唐代诗人骆宾王那首著名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近年来,小寨村村民正是在这一声声鹅鸣中找到了一条发展特色养殖的致富之路。
小寨村位于新密市西北部的伏羲山麓,有12个居民组,3300多人口。过去因坡多地薄、交通不便,经济比较滞后。近年来,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的指引下,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先后修筑道路6条,村内达到组组连、户户通,打通了与附近省道和高速公路的联通,形成了快捷的路网系统。这为村里打开山门,开阔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村两委根据新的形势,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宏伟蓝图:以特色养殖为载体,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走出了一条循环产业之路。
半山坡,绿草油,风吹草低见棕牛。拥有大面积荒山丘陵的小寨,确实是养殖的宝地。2021年秋,投资2000多万元的新密源保农牧农场开始筹建,现代化厂房,科学化管理,饲养西门塔尔品种牛,个头高大健硕,养育速度快。到去年底已有存栏200多头,年收入1000多万元。为扩大规模,今年夏天,该公司又投资建设了乐牛牧场,娱乐休闲为一体,几乎天天参观者不断,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新规划100多亩荒地,再扩大100多头规模,建设郑州地区最大的品种牛基地。”面对今年的发展,总经理李保伟信心满满。
山上牛二跑,岭下白鹅叫,这是人们对当下小寨村的描述。走进村里的白鹅厂,会使你豁然开朗,为之震撼,30余万只纯种大三花、德州散,密密麻麻,蹒跚前行,时而咏唱,时而跃起,白白绒毛,红红尖嘴,十分惹人喜爱。这是河南密鹅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22年春投资6000多万元兴建的,占地近300亩。“每只成鹅可达17斤左右,产蛋率很高,肉蛋双丰收。”提起这些鹅,经理孙浩阳笑得合不拢嘴。据他介绍,公司年出售成鹅13万只,售蛋40多万枚,这里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肉鹅基地。
围绕特色养殖作出大文章,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是该村绘制的新蓝图。今年以来,该村首先拉长产业链,建立食品加工厂,让牛肉、鹅肉制品成为山村新品牌;其次集中流转土地,采用家禽粪,种植豆类,建成了豆状元文化公司,集加工、研学和文旅为一体;另外,发展林果业,家禽粪便作肥料,林木茂盛,果品上乘,每当秋季来临,这里鸟语果香,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景象。
牛儿欢,白鹅叫,果香飘,群众乐,养殖让原本寂静的小寨村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呈现出了祥和、温馨、蓬勃的农村新景象。三年来,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集体经济突破百万元大关,群众人均纯收入增长30%以上,家家户户住上了好房子,村里建起了图书室、篮球场和文艺活动中心。荣誉更是纷至沓来,新密市先进村、郑州市生态村、省卫生村,一项项光荣称号,折射出山村的非凡成绩。“坚持特色养殖,发展多种经营,打造村强民富景美的山村都市。”谈起未来发展,村党总支书记蔡中晓充满信心,在他的面前,一张更壮美的画卷正在铺开。(李绍光 王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