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北京大学副教授“跨栏”进出校门一事引发网友热议,12月21日,记者从北京大学获悉:在确保校内正常教学科研秩序的前提下,北大正在持续推进校园有序开放,适时调整政策,使进出校门更加便捷、快速。
据北大回复,该校努力回应社会关切、承担服务职能,科学测算,精细管理。节假日、周末校外人员预约延长了进出校时间范围。目前,每日到访北大的访客人数和利用节假日、周末预约入校的游客人数都已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
高校是否应该开放,在2023年引起过多次讨论。5月份,一段家长欲带小孩进深圳大学参观被保安拦下的视频引发热议,深圳大学回应称入校管理规定暂未有变化,将适时调整入校管理规定,尽可能满足各界公众的参观需求。7月份,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恢复校园预约参观通道,与此同时,又出现“预约难”与“付费带进校园”的现象,引发了“参观高校提前预约是否有必要”的讨论。不久前,随着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李植“跨栏”进出北大校门的文章在网络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大学校园该不该开放话题再度成为社会舆论热议的话题。
一些网友回忆以前上大学时,是可以自由进出校门的,到各大高校找老乡与同学,都能畅通无阻。主张高校全面开放的认为,高校向公众开放,不仅让校外人员有更多机会前来参观、学习,还能与周边居民共享运动场地等资源,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学校有责任做好校园管理、有序开放,来访人员也要文明参观,在相互理解、相互配合中推进校园开放。
也有观点认为,一些高校不允许“随便进”,并非真的就是为了校园安全因素,而是封闭管理的惯性思维所致,由于疫情期间或其他原因开始的封闭式管理成了习惯,在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为了省事,依然沿用过去的校园管理模式,维持严苛的入校标准,不愿放开校门。
在相关投票中,超半数网友支持在不影响教学秩序的情况下,有限度地开放。高校对外紧关大门并不符合社会期待,因此,与其闭门谢客,不如找到一条适合各校实际的开放模式。
目前,北京有多所高校明确向社会开放校园,社会人员刷身份证即可入校。哈尔滨工业大学也宣布,自2023年8月28日起全面开放校园,参观无需预约、不限名额、不收费用,携带有效身份证件从指定入校通道进入即可。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均取消了预约登记,校方通过数字化管理,加强日常巡逻频次,较好解决了校园安全和秩序问题。
可见,校园开放并非就是没有办法做到,需要摆脱的是封闭管理这种路径依赖。据介绍,国外的一些大学对个人游览是放开的,预约只针对团队游览。这种模式也可以借鉴,再就是分时间、区域开放。
北京大学表示,在持续推进校园有序开放的同时,正在探索面向全国开展体现首都特色、北大精神的研学游“大思政课”。北大各院系博物馆(校史馆、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生物标本馆、地质博物馆、医学博物馆等)计划延长免费开放时间。北大还组建了学生志愿者讲解团队,做好“研学游”向“大思政课”转化,以“游览”为重点向以“育人”为重点的转化。可见,只要有心打开校门,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