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进博会9日圆满收官。本届进博会为期6天,成果丰硕,尤其在推动全球贸易合作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数据显示,共有14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吸引了近30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在当前贸易保守主义抬头、部分国家内顾倾向加大的背景下,进博会为全球化活力最旺盛、信息最前沿的企业提供了一次宝贵的交流机会,极大提振了各国企业参与中国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信心。
本届进博会在充分吸收前五届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开放交流,并首次创新搭建了“数字进博”平台,既增强了展会的互动性,也使无法亲临现场的企业和观众能够在线参展,形成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的信息共享格局。数据显示,本届进博会线上国家展就有6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亮相全新打造的数字展厅。这不仅有利于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共享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历史机遇,切实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对进博会的致信中提出的“加快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功能、充分发挥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作用和更好提供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服务”的“三大定位”新要求。
从全球经济贸易大格局看,中国主办本届进博会的国际背景并不十分乐观。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十字路口,分化的增长路径、不断扩大的不平等、日益集中的市场和不断加重的债务负担,都给全球经济的未来蒙上阴影。10月,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发布报告称,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呈分化态势,虽然美国、日本、中国、巴西、墨西哥、印度和俄罗斯经济表现出一定韧性,但其他经济体特别是新兴市场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政策协调缺失的背景下,这种分化态势引发各国贸易部门对全球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担忧。从数据看,今年三季度,全球贸易增速出现放缓趋势,其中,商品贸易额在三季度环比下降约1个百分点。WTO最新报告预测,今年四季度,全球贸易额将同比下滑3%,2023年全年下降幅度或在7%到9%之间,料将进一步加大全球供应链的压力,并加剧各国经济复苏的不平衡性。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大多数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普遍渴望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更广泛的经济一体化,并推动再全球化进程,希望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包容和可持续的世界。面对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形势和疲软的全球贸易复苏态势,第六届进博会成功如期举办,不仅展示了中国向世界供给稳定性和确定性的决心,稳定了各方预期,也凝聚了全球企业对中国的信心和期待。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搭上了共建“一带一路”和进博会的开放快车。据报道,在本届进博会国家展上,超九成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企业展上近一半是共建国家的企业。进博会为他们提供了把脉中国市场、寻找发展新机遇的重要平台。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具有较强的产业互补性,同时东南亚国家的城市化率和中产阶级规模快速增长,带动近年来数字化投融资成为双方重要合作领域。东南亚在本届进博会的参与度高,越南、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在进博会上的交易较上一届明显增长。另外,美国派出了其在进博会历史上的最大规模参展团,多个美国产业协会代表也线下参展。美国还首次设立食品和农业馆展台,相关订单成果将有助于强化中美农业经贸基础。
进博会作为中国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而举办的大型展会,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进博会搭建的对外开放平台,不仅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技术交流,还为各国企业提供了展示自身优势和拓展市场的绝佳机会,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同时,进博会也有助于中国更好地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从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从各国的反馈来看,进博会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与中国深化合作、扩大贸易的重要平台。刚果民主共和国、白俄罗斯、菲律宾、土耳其、埃及等国都表示,他们希望通过进博会进一步展开合作,达成更多的贸易成果。这些国家的企业和产品通过进博会成功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也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更重要的是,进博会展示了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决心,不仅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也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六届进博会的举办恰逢其时,对于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既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也为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