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化现象加剧日本不婚困境】“蛙化现象”一词最早出现在2004年,近年来火爆日本,引起该国Z世代(1995年后出生)的热议和共鸣。2023年,热度持续飙升的“蛙化现象”不仅在日本高中生流行语调查中高居首位,在《Z总研(日本专门研究 Z世代的智库机构)2023上半年流行趋势排行榜》中,也位居“流行语排行榜”第一名,由此衍生出的歌曲和漫画更是火出圈。
“蛙化现象”作为心理学用语,指的是当一个人所喜欢的对象对自己也表现出好感时,却突然失去了继续和对方交往下去的兴趣,甚至觉得对方恶心的现象,现已延伸为只因一些不经意的细微言行便对原本有好感的对象产生厌恶之情。“蛙化现象”不限年龄和性别,但以女性为主。与格林童话《青蛙王子》中青蛙变王子的情节恰好相反,“蛙化现象”是“王子变青蛙的情感反转”,它的流行源于恋爱中的情感失落,也是日本Z世代消极婚恋观的投影。
相关调查发现,日本年轻人的婚恋意愿呈下降趋势,越来越多的Z世代青年崇尚“不恋爱、不结婚”的婚恋观。2023年8月,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公布了《现代日本的结婚与生育》报告书,在18—34岁未婚青年中,近七成受访青年没有交往对象,其中每3人中就有1人不想谈恋爱。同样,年轻人的结婚意愿也不高,打算“终身不婚”的比例持续上升,在此次调查中,男性约占17%,女性约占15%,比2015年的同类调查分别高出5个和7个百分点。
随着时代变迁,日本年轻人的婚恋观悄然发生着改变。适龄结婚、相夫教子曾是大多数日本女性的理想生活方式。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泡沫经济崩溃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角色分工受到冲击。伴随着职业女性的增多及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适龄结婚的日本传统婚恋观逐渐被取代,晚婚、不婚渐成趋势。当结婚不再成为人生必选项之时,日本年轻人对恋爱的态度也变得消极,甚至将之视为“麻烦事”避而远之。
过于理想化的婚恋标准也容易催生“蛙化”。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女性择偶标准逐渐从“三高”(高学历、高收入、高身材)变为“三平”(平均收入、平均学历、平均相貌)。择偶观看似更趋理性,实则不然。2020年的一项民调结果显示,学历、收入和外貌依然是日本女性选择交往对象的重要标准。不仅如此,日本Z世代的独立性、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他们更在意自我情感的认知和心理体验,一旦对方的言行不入眼,就会果断放弃,绝不迁就。
更为重要的是,以结婚为前提的恋爱非主流化。恋爱与结婚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与婚姻相比,日本Z世代追求的是恋爱过程,享受的是恋爱感觉。好感的消失,也就意味着恋爱的结束。在追求自我实现和多样化生活娱乐方式等因素影响下,日本Z世代对婚姻的向往日趋淡漠。当婚姻不再成为恋爱的目标时,也容易产生得到后的失落感。对于一些日本Z世代来说,恋爱的尽头不是婚姻,而是“蛙化”。
“蛙化现象”流行及其折射出的消极婚恋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结婚率,加剧了日本不婚困境。日本厚生劳动省统计报告显示,每4名男性中有1人终生未娶,每6名女性中有1人终生未嫁。婚姻已不再是人生的必选项,日本正加速进入不婚时代。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推算,到2040年,日本成年人中将有47%的人是单身,也就是说,未来的日本将成为半数人口是单身的“超级单身社会”。
不婚的最直接影响便是新生儿数量的下降。近年来,日本人口出生率持续下滑,远超预期。2022年,日本的新生儿人口跌破80万大关,总人口已连续12年负增长。如此严重的人口困境及其衍生出来的教育、经济及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困扰日本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难题。而日本人口问题的不断恶化也说明,近30年来日本政府出台的诸多应对少子化的措施收效甚微。
有专家认为,督促更多的未婚者走入婚姻殿堂是应对人口问题的关键。在Z世代逐渐成为婚恋市场主力的当今社会,他们的婚恋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日本人口问题的走向。2023年,岸田内阁出台的“异次元少子化对策”及为落实该政策新设立的“儿童家庭厅”,堪称日本史上最强的人口对策。它让年轻人参与制定儿童政策,是一种创新的尝试。不过,能否以此为突破口引导日本Z世代的婚恋观从消极转向积极,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作者是天津社会科学院亚太合作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