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公务员身份折射何种疏漏】本是公办教师,后以“干部身份”调到镇政府工作近30年,办理退休手续时却被告知没有编制,属于“职工身份”……近三年,63岁的曾耀强都在为此事奔走,希望恢复身份。他称,在退休前,一直以为自己是公务员。
消失的公务员身份折射何种疏漏
这样的故事,令人嗟叹,也令人不安。因为它不仅触及当事人的重大切身利益,也引发了公众对人事工作疏漏的警觉。
据报道,曾耀强曾是公办教师,是有事业编制的,调到广东惠州市博罗县福田镇镇政府工作近30年。调动时,县委组织部及县人事局均明确其本人为编制内干部,他亦未签署过任何关于身份变更的文书,更没有接到过编制内人员辞退通知书。退休前,他先后在福田镇政府担任过企业办公室副主任、经管站副站长等职务,退休前为福田镇政府人大办公室的一名办事员。2020年9月,曾耀强办理退休时被告知,因查询不到可证明其公务员的材料,不能认定其作为公务员退休,只可按普通企业职工办理退休。
原以为已经转为行政编制,但退休时却发现什么编制都没有了。这样被“洗白”身份,是任何人都难以接受的。不仅因为编制差异造成退休待遇不同,更因这种剧烈的却长期不为当事人所知的命运转折造成精神上的困扰。一个人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不该在进入暮年时遭遇如此打击。
有别于过往一些人士失去“身份”却无从证实,曾耀强的公务员经历证据不少。根据惠州市人民政府作出的一份《行政复议决定书》显示,曾耀强个人档案有一份《广东省国家公务员过渡审批表》,填写时间为1998年5月,其中载明曾耀强身份为国家干部,过渡职位为福田镇农林水办公室办事员。该审批表经所在单位审查同意、主管部门研究同意后,由原博罗县人事局于1998年6月盖章同意过渡为国家公务员。此外,曾耀强的档案内有多份年度干部考核任免表,最新的考核任免表为2011年度。
然而,福田镇政府认为其属于非编制人员,并非公务员的理由是,福田镇政府于2002年8月20日制发的《博罗县福田镇机构改革定岗定员方案》,其中记载全镇定岗定员编制数88名,并列明每个单位配备人员姓名及编制情况,里面没有曾耀强的名字。博罗县福田镇工作人员回应裹足不进便民网时亦称,“干部身份”不等于有编制,曾耀强签署了《广东省国家公务员过渡审批表》并经过相关培训,也并不意味着有行政编制。
众所周知,“公务员过渡”是根据原《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等规定,对原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向国家公务员转变的一次过渡,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公务员进入方式。一些原本在教师岗位的人才便因此成为国家干部,笔者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可以说,“公务员过渡”是一种得到国家层面认可的方式,体现着对于人才的尊重和善待之意。这样的机制下,曾耀强为何无法“过渡”?
悖论在于,既然有关方面不认可曾耀强的公务员身份,那么何以不在调动之时就明确?既然曾耀强在镇政府眼里连公务员都不是,也没有编制,那么让其担任一系列“官职”是什么意思?我们的干部任用,有此“变通”吗?难道这样的问题,不值得有关方面及时向上反映吗?此外,正如曾耀强家人所言,假设曾耀强属于普通职工,就要签订劳动合同,但曾耀强从来没有签过劳动合同,何以如此?要知道,这同样是违规的。按照严格的人事制度,这种事难以想象。难道,所谓的“非编制人员”身份,就是建立在浮萍之基上的随意安排?
更奇怪的是,曾耀强想要查清身份情况,申请公开相关信息却被拒绝,为此经历纷繁纠葛。这种无形中令曾耀强的身份之谜更加诡异的事实,透着不合理、不公平。对一个把近30年时光奉献给基层岗位的“自己人”,如此冷漠恐怕说不过去。
有人认为,曾耀强的遭遇,既非一般意义上的历史遗留问题,也非重大变革带来的后果,恐怕是相关方面在人才身份认定、流程衔接等环节不严谨、不认真所致。这是当事人和公众难以接受的地方。
曾耀强的遭遇再次说明,落实人事制度需要更严密、更负责。否则,不但会埋下隐患,导致劳务纠纷,也将给相关部门或单位带来负面社会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