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还是要学好的,这是老胡对广大高校学子们的诚挚建议。英语在一些学校占的学时过多,考试的权重也过大,有必要适当降低。西安交大不再将英语考试成绩作为本科生毕业的必要条件,有该校的考虑,同时我个人认为,西安交大的做法其他高校未必需要效仿。
学生们投入多大精力学英语,应当由实际需求来决定。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些人从民族自尊的角度阐述这个问题,我认为这个角度要适度,国人学英语是否压制了中文的发展,对这个问题的考量要实事求是。
英语已是事实上的世界通用语言,互联网上的信息大部分都是英语的,中国年轻人要拥抱现代世界,在全球化的时代参与职业竞争,懂一些英语会让自己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
中国人普遍学了英语,这完全不会削弱我们母语的地位。这些年中国实现了初步现代化,国家竞争力大增,全球学汉语的人比我们改革开放前不知多了多少倍。美国学汉语的人就非常多,精英子弟所占的比例尤其大,特朗普的外孙女不就小小年纪学了汉语嘛。这些年中国人的平均英语水平高了,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其结果恰恰是提升了中文在世界上的地位。我相信,只要中国的综合实力继续增长,中文的国际地位也将持续上升。放眼长远,有一天中文与英语的全球使用率并驾齐驱,也是可能的。
但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今天我们无需着急。我们当下需要做的是挤掉过度英语教学造成的浪费,让英语教学回归实事求是的理性。一些人从爱国主义的角度抨击过多过滥的英语教学,也有一些道理,作为一个矫正的杠杆,它往往有着特殊力度。但是这个杠杆不应过度强化,不能把是否减少英语教学变成“政治正确”与否的尺子。
所以,西安交大不再将英语作为学生毕业的条件,有他们的考虑,但我相信该校的学生都是有思想有视野的,他们自己知道英语的重要性,会自行安排好学习英语的时间,确保自己适应未来的工作。其他高校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学生的愿望,安排好相关事宜。
老胡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学的俄语专业,当时我们的二外很潦草,要求很低,所以说没学到啥,我的英语基本是自学的。但后来工作中倚赖最多和受益时间最长的是英语。对大数人来说,英语作为一门知识,学了派不上用场的可能性完全存在,但其他知识这方面的情况也是一样的。由于一个人一生中很可能发生工作变动,所学专业知识最终派不上用场或者使用率很低的可能性其实比英语的这种几率要大得多。
我相信大多数人对待英语的态度都是理性的,学校的英语教学安排应当是公众这种理性和实际需求的总和。西安交大有他们自己的安排和考虑,希望他们的做法不至于给其他学校形成示范和压力,各个学校应当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做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