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没空调为什么不觉得热】2023年,人类经历了有记录以来地球最热的夏天。
根据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C3S)的数据,刚过去的 6-8月,全球平均气温达到了 16.77 ℃,比 2019年夏季创下的上一个高温纪录高出了近 0.3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此回应道:“我们的星球刚刚经历了一个闷热的季节,气候崩溃已然开始。”
同在一个星球,中国也不能例外。由于气候变化,今年夏天国内多个地区遭遇极端天气。以北京为例,6月的高温日长达 14天,8月的特大暴雨又是 140年来最大的一场,气温、降水方面的多个维度打破历史纪录。
就像古特雷斯用“全球变暖的时代已经结束,全球沸腾的时代已然到来”来形容如今的地球气候变化。我们认为,传统的基于某个单一维度排列的“火炉城市榜”,已不足以准确描述当下的情况。因此,澎湃美数课通过梳理中国自 1951年以来的所有中国地面国家级站的气象数据,推出了《中国城市气候沸腾榜》,从高温极值、昼夜温度、体感温度、降水变化等不同切面,来呈现中国各城市受气候变化影响后的“沸腾程度”。你可以扫描下方的二维码查找你所在城市的情况,或是搜索城市自由探索。
以下是基于中国内地 31个省会城市(含4个直辖市)的数据所呈现的精简气候变化趋势。下文分析以各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的同名站点为主,展现这些城市在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沸腾之夏”。
高温凶猛:更多、更热、更早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一个疑问:现在的夏天,已经是一天也离不开空调。小时候没空调,为什么不觉得热?一个比较客观的答案是,以前的夏天确实没有现在这么热。
绝大多数城市相比几十年前的夏天,近年来都呈现出高温日增强的趋势。
首先是天数上的增多。以福州为例,如果对比 1960年代和 2020年代的福州,就会发现超过 35°C、 38°C和 40°C的高温天数分别增加了 22天、8天、2.8天。2020年代以来,在 6月至 8月的 92天中,福州有过半的天数会经历 35°C以上的高温。
高温日在延长,日最高温的历史极值也在不断被打破。1960年以来,成都的历史极值共被打破 12次,有一半是出现在 2016年之后。2022年成都最高气温达到了 43.4℃,出现在简阳市,这也是成都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气温。
更令人难耐的是,高温不仅来得更多、更热,还来得更早。通过梳理半个多世纪的气象数据,我们发现近九成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的首个高温日出现得越来越早。1960年代,广州的首个高温日通常出现在 7月 19日左右,而到了 2010年代,首个高温日足足提早了 30.1天之多。
今年华北地区 6月“早到”的高温日,就令很多居民印象深刻。例如北京市气象局在这个月,总共发布了 1次高温红色预警、3次高温橙色预警、7次高温黄色预警和 1次高温蓝色预警。北京南郊观象台记录的高温日数更是达到了 14天,打破了以往的纪录。
“沸腾”城市:日间福州、夜间南昌
随着高温日的增多增强,如“火炉城市”这样的传统称号已不足以体现出中国各地夏季的炎热。我们以 4个直辖市及内地 27个省会城市的夏季气温为追踪目标,选出了中国不同年代气候最沸腾的大城市。
长沙、重庆、福州成为常年霸榜前三的沸腾城市,杭州、南昌、武汉等城市也屡次排入前十的沸腾城市。
沸腾榜的榜首越来越卷——在 64年中,榜首的高温日多了 19天、日最高温均值升了 2.1°C。在 1960年代,榜首长沙有 31天的高温日,日最高温均值为 38.4°C,而福州作为 2020年代的榜首,其夏季已经有 50天高温日,日最高温的均值高达 40.5°C。
不过,此次沸腾榜仅使用了超过 35°C的高温日数来做排名,有一定的局限性,一些更炎热的极端数值会被合并掉。例如 2022年夏季(截至 2022年 8月 18日),重庆 40℃及以上的天数长达 17天,为当地历史最多。
白天很热,但在一些城市,即使到了深夜也难以获得一丝凉快的喘息。
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许多南方城市的居民在夏夜还要经常承受 30°C以上的高温。
南昌可以说是夜间最“沸腾”的省会城市:在 1960年代,南昌居民的夏夜有 9.5天超过 28°C。而到了 2020年代,南昌需要经历 29个超过 28°C的夜晚,多了近 20天。
除此之外,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重庆、杭州等城市的排名也在逐年攀升,并在 2020年代分别升至第 2和第 5名。尽管济南和合肥在 2000年代后排名有所下降,但这两个城市的夏季夜间最低温在 60年多中仍然升高 0.4°C左右。
对于南方城市而言,空气温度或许不足以反映他们身体感受到的炎热,因为潮湿会令当地的人们感受到更多的炎热。
2023年,广州气温超过 35°C的天数有 19天,但如果算上湿度、风速等因素,广州体感温度超过 35°C的天数足足有 85天,是空气温度高温天数的 4.5倍。
相比干热,湿热常常令人更加难以忍受。按照国家标准文件《气候宜居指数》中的计算公式,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的潮湿程度和风速会让人体感受到不同的温度。比如生活在广州、海口和南宁这样夏季湿度较高城市的居民,今年 6到 8月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不同程度的“热”中度过。
而位列《中国高温日数最多城市(日间版)》前列的石家庄,整个 2023年夏天让人感到热的时间,占比还不到一半。干燥的气候、较大的昼夜温差、多轮降雨天气,都减少了这座城市的炎热时长。
再热的夏天,有空调就不用怕?
“气温沸腾”已是全球范围内广泛出现的情况,而其带来的后果远不只有我们夏天会感到更热而已。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撰写的《气候变化 2021》报告就指出:“随着全球变暖,以高温热浪、强降水和干旱等为代表的极端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
如何理解高温对强降水的影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对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进行过归因分析,研究结论是气候变暖和变湿,导致了这场暴雨发生的概率翻了一倍,且降雨强度增加了 7.5%。
而在中国更广阔的地区,过半直辖市及省会城市 70多年来的年均降雨量呈增长趋势,其中上海、南昌、南京、合肥等城市都有这种明显的趋势。据中国天气网的分析,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近年来东北、华北等多个地区都呈现出降雨偏多的趋势,且极端暴雨事件多发。
高温还会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健康甚至生命。
据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一项对 68个国家 4.8万名成年人睡眠的调查,气候变暖使得人们入睡晚、起得早和睡得少。当夜间温度在 30°C以上时,成人每晚的睡眠时间平均会减少 14分钟。如果进行长期测算,升温将使得人们每年平均失去约 44小时的睡眠。
而在白天,当超过 35°C的高温日连续出现 3天以上时,极端天气灾害事件——高温热浪——就出现了。这是一种世界范围内频发的极端天气灾害事件。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2年夏季的 3个月中,仅欧洲就至少有 1.5万人因高温热浪事件而失去生命。
据 IPCC,截至 2019年,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比 19世纪末(工业革命前)升高了 1.1°C,是过去十万年来的最高水平。但仅仅是 1.1°C的温度升高,已让我们受到了热浪、暴雨等极端天气灾害事件的夹击,而专家提醒未来还会“更热、更旱、更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