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朵朵开,财源滚滚来。2020年9月15日,望着成片的菊花,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石道乡陈家门村党支部书记陈水平脸上带着喜悦。“自去年实行土地流转,发展菊花种植,不但给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还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这多亏了驻村工作队和霍书记呀!”
陈家门村的菊花种植基地何可摄
陈家门村地处山区,250户1087人零星地分散在七个自然村,村民居住比较分散。土地贫瘠,种地靠天吃饭,基础设施十分薄弱。“2017年刚到陈家门驻村时,村里是基础设施差、环境脏乱差、社会治安差、经济条件差。”提起当时状况,郑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驻陈家门村第一书记霍福至今记忆犹新。
过去陈家门村有多差?村民高宏伟苦不堪言:“那时俺在高坡(陈家门村的一个自然村)住着,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跑到一里地外的地方去挑水,出门就会踩到牛羊粪,收庄稼全靠两个肩膀……现在我们搬到村委附近住了,这里不仅环境优美,家家还通上了自来水,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真得感谢霍书记。”
村民高宏伟老家的水窖何可摄
霍福送“福”。陈家门村村民提起霍福,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霍书记就是引领俺们村走上致富路的‘福星’呀!”
“要不是霍书记,俺老伴早都没命了,这些年一直都是他在帮着俺家。”贫困户陈群炎对霍福书记充满感激之情。“2017年,老伴脑子上得了一种罕见疾病,虽然经过多次治疗保住了命,但生活不能自理,我得天天照顾她,两个孩子又都上着学,家里的日子感觉没法过了!”四口之家没有一点经济来源,2017年陈群炎家被认定为贫困户。“老伴住院期间,霍书记不但给俺找医生看病,还给俺申请阳光工程、大病医疗救助,就连现在每月去医院给老伴检查治疗,都是霍书记开着自己的车来回接送俺。”
“要想脱贫奔小康,首先得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霍福说,贫困户郜新献就是通过自身劳动脱了贫。“霍书记给俺村修路、搞卫生、架自来水、安装路灯……今年俺闺女高考后,他又给闺女联系暑期短期务工、申请阳光助学等,人家图的啥,咱有啥理由不努力干呢!”如今,郜新献搞起了养殖。“现在养了6头牛,到明年能发展到十几头,相信俺的日子会越来越好。”郜新献精神头十足。
设在陈家门村的郑州市义务植树基地何可摄
“陈家门村是郑州市设定的义务植树基地,生态植被好,村里又发展了菊花种植,花开时可观赏,采摘后又能卖钱,下一步我们利用良好的生态优势和产业优势,发展民宿,走乡村旅游发展道路。”霍福又规划起了陈家门村新的致富路。(河南日报记者何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