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莫让儿童节变“任务交付日” 如何体现节日仪式感?-今日热榜-资讯-三龙汇之窗网
推广 热搜: 广州  深圳  SEO  贷款  医院  用户体验  机器人  网站建设    摩托车 

央视网:莫让儿童节变“任务交付日” 如何体现节日仪式感?

   日期:2023-06-01 23:36:30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三龙汇之窗网    浏览:27    
核心提示:央视网:莫让儿童节变“任务交付日” 如何体现节日仪式感?

【央视网:莫让儿童节变“任务交付日”】若儿童节成了儿童最不愿意过的节日,那需要反思的可能是成人。

六一儿童节马上就要到了,一些孩子却有些烦恼。

据央视网报道,在这属于孩子们的节日,一些为了仪式感而举办的“联欢会”,被当成礼物送给他们的“课程礼包”,还有以“完成一篇日记”为代价的出游......把好端端的节日变成了“任务交付日”。

这样的节日配方,多少有些熟悉的味道。话说,从一个月前上幼儿园的儿子回家开始跳“闪闪的少年”开始,我就意识到,他们已经开始在“庆祝六一”了。

为了这一天,排练一个月到底值不值?这也是我从小就有的疑问,毕竟老母亲也是从一年级跳到了五年级,不厌其烦地课后加练,动作不标准还被批评。然而,二十多年过去了,“成人当导演,孩子做演员”的文艺汇演仍在上演。只不过,换了一批演员。

儿童节过得其实就是一种仪式感,在这种仪式感中,孩子们感受快乐,家长们看到儿童的成长。可如果这样的仪式感充斥着压力与任务,这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吗?

在学校眼中,这一天得体现“教育成果”,文艺汇演就是给他们展示的舞台;在培训机构眼里,这是极好的促销噱头,正是拼业绩的时候;家长们也连带被感染,趁着打折再给孩子报个班,额外吃个大餐送个礼物,硬生生地把“买买买”当成了儿童节。

热热闹闹的儿童节,看似用心用情,都在“为了孩子好”,却可能和孩子的期待却有出入。如此“安排”,更多展现的是学校、家长的意志,功夫也用错了地方。若儿童节成了儿童最不愿意过的节日,那需要反思的可能是成人。

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曾提到,“儿童的生活,是一面社会的镜子”。这面“镜子”照出了什么,值得对儿童有监护教育职责的我们反观自照。

在儿童温饱不成问题的当下,在“双减”落地之后的儿童节,大人能否在这一天退居“幕后”,让孩子们过一个自主的儿童节?老师们,或许无需费心排练节目,即使排练节目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仍在上班的家长们,这天不妨给孩子自由支配;有时间陪伴的父母,就陪孩子痛痛快快玩一天。

也许有人会说,那怎么体现节日的仪式感?当然,儿童节仪式感很重要,它能提醒我们平淡的日子也会有滋有味,那些与众不同的过节方式,也会成为孩子记忆中爱的标记。但体现仪式感,绝不是追求空洞的形式,而忽略背后爱的表达和对生活的体验。

而且,也不必担心孩子太小,就无法做决定。就像报道中的孩子们,悠悠并不想要母亲花了9000块的“50多节美术课”,乐乐也不想要“三套卷子”陪他过节。事实上,家长们也并非不知道孩子想要什么,只是各种权衡之下,把孩子快乐与否放到了最后。

一封充满爱意的信件、一顿幼儿园的集体“吃席”、一次没有游记负担的愉快旅行……看似简单,却体现了父母、老师的体谅和心思,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真正感受到过节的轻松快乐。

儿童节,本就是为儿童争取权利的节日。具体到儿童节怎么过,大人也要自觉听听孩子的想法,适可而止地提出建议,总之“一切为了孩子”才是最终目的。如果儿童不能成为儿童节的主人,那何谈儿童节快乐呢?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 三龙汇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三龙汇之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以上内容有权利主张(包括但不限于侵犯著作权、商业信誉等),请与我们联系并出示相关证据,我们将按国家相关法规即时移除。

本文地址:http://b2b.shop.wlchinajn.com/news/slh1413411.html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三龙汇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友情提示:买产品需谨慎 网站处理与建议邮箱:slhzc@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