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在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9月27日,在河南省杞县西寨乡,有着“美丽焦田寨”之称的焦田寨村文化广场上,今年78岁的毕淑霞老人坐在轮椅上,用极富豫东地区的乡土气息,激情高亢的唱腔,把一个栩栩如生的花木兰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赢得潮水般的掌声。
“这块地以前是一块荒地,2017年建了这个文化广场,俺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广场上安装了电子大屏幕,每天这里就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必备的娱乐场所,唱戏、广场舞、谈科技等等,群众生活多姿多彩起来了。”焦田寨村党支部书记王景恩激动地说,这些景象悄然地改变了群众的生活习惯,一道道丰盛的科技、文化大餐,给村民们带来的不只是感官的享受,更重要的是给群众开启了‘小康’‘致富’‘创业’‘乐业’‘人才’的‘幸福密码’。
养肉羊解锁“小康码”
“啪、啪”,正午时分,日头正盛,在杞县西寨乡焦田寨村的乡间小道上,声音由弱渐强,紧接着“咩、咩、咩”的声音。焦田寨村村民张玉莲甩着羊鞭,赶着羊群,嘴里不时发出“咄、咄”的声音。40多只肉羊排列整齐,在张玉莲的驱赶下,向着村东肥美的“草地”“专属牧场”(林下养殖区)进发。
张玉莲,今年65岁,老伴侯家良患脑溢血。2014年被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培训,两个儿子学到技术后都到省外务工。张玉莲家一直都有养羊的习惯,2015年刚开始家里只有一只母羊,后来政府扶贫优惠政策相继出台,贫困户养羊10只以上每只奖励500元,张玉莲又贷扶贫贴息款3万元,买了5只母羊,慢慢繁殖到现在的40多只。
“现在我家的羊加起来资产也达到10多万元了,每年我都会出栏几只羊,一只羊能卖1000至1500块钱,再加上两个儿子在外打工每月都会给家里寄点钱,现在我和老伴吃不愁、穿不愁,生活都有了保障,也过上了小康的生活。”张玉莲手里攥着打羊鞭,脸上笑出了花。
目前,该村里就贫困户发展肉羊养殖25户,存栏410只,可带动贫困户年增收1000元至1600元。
特色产业解锁“致富码”
“这两年三樱椒效益好,5月份种,9月底收,收获的三樱椒晒干后一斤能卖十几块钱,少则七八块,一亩地三樱椒能产八九百斤,按今年的价格能收益10000多块钱。”乡长张向阳介绍说,“焦田寨村积极发展三樱椒特色种植产业,成了远近闻名的‘三樱椒种植区’。”
“我今年种的6亩三樱椒,长势好,市场行情也好,保守说我今年仅三樱椒就能收入5万多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侯运起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
据了解,焦田寨村仅贫困户种植三樱椒290亩,户均增收近5000元。
志智双扶解锁“创业码”
“我开的这个饭店生意特别好,每到饭点,几乎座无虚席。”正在厨房忙碌的焦田寨村彦超饭店老板侯彦超见到我们高兴地说:“我原来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政府的帮助下,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厨师技艺培训班,后来我又到大饭店实习了2年,返乡后在自己家门口开了饭店,一年少说也能挣个五六万吧,我还带动了2名贫困群众到饭店就业致富。”说到这,侯彦超憨厚地嘿嘿笑了。
据了解,村里建了两个家庭养殖奶牛厂;村民王凤友返乡建了存栏达6000头的生猪标准化养殖厂和占地200亩地的桃园等,从而带动6名贫困群众务工。
安居解锁“乐业码”
安居才能乐业。今年61岁的张志超,腿患有残疾,与90岁的母亲相依为命,到2016年母子二人一直住着土坯房,每到下雨天,房顶到处漏雨。根据国家扶贫政策,2017年张志超的老屋首批进行了危房改造,变成了60平米的新房。
“现在我家的院子变成了花园,种上了有机蔬菜,铺上了水泥,安装了自来水,现在我住得好、睡得香、吃得饱,我家的二亩地秋种大蒜,夏种三樱椒,一年下来也能收入3万多块钱,我和老娘现在的生活有滋有味。”张志超幸福地说。
据悉,焦田寨村贫困户危房改造了17户,累计投资166300元。
教育解锁“人才码”
“今年我的女儿考上了河南师范大学,享受雨露计划教育补贴3000元,此外还有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每年补贴1000元,现在我一点也不为女儿上大学发愁了。”贫困户侯俊国指着满墙的奖状兴奋地说。
侯俊国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4口人,因为自己和爱人都有慢性病,加上再供应两个孩子上学,家里一度揭不开锅。
2016年以来,焦田寨村里享受教育政策性补贴的贫困户58户,77人。
西寨乡党委书记张传山晒了这样一份清单:焦田寨村2014年被定为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1户,372人,目前仅剩1户1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24%;村里大街小巷铺了水泥路;街道进行了绿化;贫困户改厕100%;新打机井50眼;新安装了两台变压器;村卫生室达到了标准化;饮水安全工程入户率达到了100%;群众新农村医疗参保率达到了98%以上;扶贫光伏发电有分红;70盏路灯照亮了勤劳村民晚归的路......为11户贫困户提供了公益性岗位;享受金融扶贫贴息贷款43户,70多万元等等。(司利强 叶中琳 刘启旸 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