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陕西省教育厅发布陕西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23年第3号预警。近期,陕西省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依然呈现低水平流行态势,监测数据显示,整体疫情逐步出现抬头趋势。2023年高考、中考临近,叠加学生毕业季和放假季,校园疫情防控工作面临重大考验。夏季到来,气温逐渐升高,发生食源性疾病的风险将持续增加。根据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报告,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全省学校和托幼机构应特别关注以下事件。
一、特别关注事件
新冠病毒感染:多渠道监测数据显示,近期陕西省核酸阳性检出率及发热门诊阳性检出率均有所上升,整体疫情逐步出现抬头趋势。
建议:一是严格按照《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技术方案(第七版)》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二是加强学生新冠病毒感染症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快速响应,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三是继续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的宣传,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养成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等良好卫生习惯。
二、重点关注事件
1.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气温逐渐回升,陕西省持续处于接羔生产的旺季,农牧民与牛羊的接触几率增多,应加强防控。
建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在重点县(区)中小学校开展布病预防知识进课堂的健康教育,提升师生防病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2.流行性出血热:5月份开始逐步进入陕西省出血热发病小高峰,要继续做好防控工作。
建议:一是地处出血热疫区的学校,要继续加强出血热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师生防护意识,如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皮肤出血点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二是发现疫情及时与当地卫生、疾控部门取得联系,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三是接种双价灭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接种疫苗是防控出血热发病的最有效手段,各校应结合疫情特点和防控需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学生疫苗的宣传和接种工作。四是按照《陕西省教育系统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指导意见》“六大行动”部署要求,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开展食堂、宿舍、绿地等重点场所病媒生物防制,做好环境治理。
三、一般关注事件
1.手足口病:每年4-7月是陕西省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应提前做好防控工作。
建议:一是各级教育部门要积极配合当地卫生宣教部门继续做好疫苗接种和宣传教育工作,促使家长提高防病意识,落实流行期内家庭消毒措施,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特别是肛周皮疹)或口腔溃疡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二是做好学校及幼儿园手足口病的日常防控,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缺课登记制度、疫情报告和消毒等防控措施。
2.食源性疾病:进入夏季气温逐渐升高,各种野生植物陆续进入采摘期,发生食源性疾病的风险将持续增加。
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二是严把食堂采购关,严格落实食品原料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确保食材来源可追溯。三是严格落实食品操作规范,熟制食品做到烧熟煮透,生熟食品及其工用具分开存放或使用,做好餐饮具清洗消毒,强化应急处置和宣传培训。四是定期开展饮用水检测,桶装水、直饮水主动索证索票,定期做好饮水机的清洁消毒、滤芯更换和检查记录。
3.犬伤人事件:天气逐步炎热,猫狗容易烦躁,加之民众衣衫单薄,暴露机会增加,各地犬伤人事件将会增多,应提前做好防控工作。
建议: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开展狂犬病危害及防治知识的宣传,做好师生教育工作。二是被猫狗等动物咬伤后,应尽快到附近规范犬伤门诊处置伤口并接种疫苗。
4.流行性腮腺炎:目前已经进入流行性腮腺炎发病高峰,应警惕学校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建议:一是积极开展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和疫苗预防接种,提升师生健康素养、健康管理和自我保护能力。二是严格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保持良好的校园教学和生活环境,营造“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