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郑州10月15日电 10月15日下午,记者从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的“河南这十年”系列第二十九场宣传思想文化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文艺事业百花齐放、勇攀高峰的十年,河南文艺百花园呈现出硕果累累、芳菲满园的喜人局面。
新闻发布会现场
加强扶持引导 提升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创造力
在实际工作中,河南省文联注重加大对重大题材的创作扶持,推出了一大批具有中原特色、全国影响的精品力作。十年来,河南省40多部作品荣获全国性文艺大奖。文学创作方面,李佩甫的《生命册》实现茅盾文学奖本土作家零的突破,豫籍作家获此项奖的人数达到9人,占全部获奖总数的五分之一。杜涯获得了第九届鲁迅文学奖,此奖项十届评选河南共有7位本土作家获奖,在全国稳居高位。孟宪明和南飞雁的长篇小说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邵丽十年间3次获得全国《小说月报》百花奖,凸显了“中原作家群”实力;美术创作方面,“中原画风”优秀美术作品在18个省份进行巡展,擦亮了“中原画风”品牌;舞台艺术创作方面,话剧《红旗渠》、豫剧《焦裕禄》《重渡沟》等精彩纷呈,屡获全国大奖,“河南戏剧现象”令全国瞩目;影视创作方面,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电视剧《大河儿女》《花开山乡》等产生较大影响。
站稳人民立场 提升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感染力
河南省文联扎实开展“深扎”主题实践活动,创新“采风+惠民+服务”模式,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沾泥土、接地气中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200余名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创作采风,创作了一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40余位作家入选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和定点深入生活项目,30卷的《“深扎”文丛》广受赞誉,歌剧《银杏树下》、豫剧《大河安澜》等舞台艺术作品感人至深,深受欢迎。
打造现代传播载体平台 提升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传播力
坚持守正创新,着力打造多维度、立体式传播载体平台,提升了文艺精品在国内外的传播力、影响力。《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爆红出圈,成为全国文化领域“现象级”事件,《大宋·东京梦华》《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等演艺经典既叫好又叫座,成为我们河南响当当的文化品牌。
培育文艺人才队伍 提升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支撑力
坚持正面引导、梯次培养,加大扶持力度,实施对获奖作家艺术家的奖励激励机制,发现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推动文艺豫军队伍建设。河南省现有国家级文艺家会员7709人,总量居全国第二;河南省级文艺家协会会员61407人,数量居全国第一。现有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1人、全国各文艺家协会副主席4人。12人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8人荣获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十年来共有29人、累计68人次在戏剧、书法、摄影、曲艺等艺术门类荣获全国性文艺大奖最高奖,居全国前列,“文艺豫军”阵容强大,是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坚强支撑。
河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一级巡视员王朝纪表示,下一步,河南省文联将进一步提升文艺创作生产组织化程度,健全完善扶持奖励激励机制,打造特色文艺品牌,争取更多“国字号”文艺活动落户河南,着力培养新时代文艺豫军,激励河南省文艺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出品牌,推动河南省文艺事业进一步攀高原、登高峰,为实现“两个确保”,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提供有力文化支撑。(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