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四合,乡村田野,阒然无声。120急救车闪灯划破夜空,疾驰在河南省泌阳县付庄乡的乡村公路上。7月17日晚10时许,接到指挥部紧急电话,王方和她的3名同事从付庄乡的临时驻地紧急出发,奔向梅林村。
当晚,王方和另一名同事负责10个人的检测。检测对象分布散,夜间山路难走,穿着防护服步行,汗水早已朦胧了王方的双眼,几次险些摔倒。每一个抗原检测要15分钟才能出结果,加上环境消杀,每一个人检测下来都需要20分钟。入户逐人开展核酸和抗原检测完成后,回到驻地,已经是次日凌晨2点。“这个时间点能休息,算是早的了,几天来,大家每天的休息时间不超过4个小时,”王方告诉记者。
王方是泌阳县人民医院放射科的一名医生。7月14日,在泌阳县此轮疫情的关键时期,急需“追阳”医务人员,王方主动请缨,来到付庄乡参加“追阳”工作。付庄乡是泌阳县此轮疫情的首发地,也是疫情最为严重的地方。同样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丈夫是两天后才知道王方已到付庄。因为工作任务是追踪新冠阳性病例的足迹,王方的工作在同行中称为“追阳”,她和她的同事都是“追阳”人。
“站着不动都一身汗,何况穿着防护服不停地走动,防护服就变成了高温蒸笼。”抵达付庄乡,王方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30多度的高温,王方早上4点钟起床,5点钟开始进入风险区做核酸。因为高风险区不能集中核酸,王方就进村入户,一家一家采集。
王方记忆最深的是,一个气温40多度的中午,要去两家阳性患者家里采集标本。双层防护衣下,汗水顺着鼻尖往下流,深呼吸两下汗水都能吹泡泡,防护衣里两腿都灌满了汗水,走起路来,发出吧唧吧唧的声响,因为几天来脚泡一直在汗水里,脚上起了很多水泡。白天出去采集核酸,做抗原。查出来有阳性了,就得第一时间入户给阳性患者去做核酸和抗原,采集标本。不分白天黑夜,连轴转工作中,王方认为,这就是和病毒抢阵地,不进则退,一分一秒的耽搁,就有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说心里话,面对着严峻的疫情和可怕的病毒,接到任务时,内心还是充满了恐惧和不安。”王方坦言说,每天的工作都是与阳性感染者近距离接触,害怕是无法抑制的。“我是一名医生,如果我退缩了,还有谁能冲到一线去,这样想了,后来就不感到害怕了。”(供稿:泌阳县委宣传部 刘旭)